[ xīn qì ]1.内心领会:只能~,难以言说。2.指互相了解、心意投合的朋友。
[ yìn qì qián ]宋 代商税的一种。民间典卖田宅,限两月内赴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府印信,并交纳印契钱。《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太祖 开寳 二年,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
[ yuē qì ]1.盟约,契约。2.订立盟约。
[ zhí qì ]1.谓手持凭证,以相验对。2.谓把握契机。
[ yá qì ]1.由牙人经手的契约。2.指牙契税。
[ xié qì ]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齐神武 既忌 岳 兄弟功名,岳 惧,乃与 太祖 协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守贞 自谓天人协契,乃自称 秦王。”
[ yīn qì ]1.殷墟书契的省称,即殷商甲骨文字。2.指殷的始祖契。
[ zhēn qì ]1.知己,意志相合者。金 王若虚《忆之纯》诗之一:“幼岁求真契,中年得伟人。”2.谓妙趣,真意。明 自悦《续兰亭会补任城吕系诗》:“兰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散怀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 zuǒ qì ]1.左券。《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唐 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权归於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清 赵翼《偶书所见》诗:“皆自夙世来,徵验若左契。”2.符契之左半。宋 司马光《送周密学沆真定安抚使》诗:“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宋史·舆服志六》:“高宗 建炎 三年,改铸虎符,枢密院主之,其制以铜为之,长六寸,阔三寸,刻篆而中分之,以左契给诸路,右契藏之。”参见“左符”。
[ zhēn jiè zhī qì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之指相投契。同“针芥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