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í yòu jú ]宋 代收养弃婴的机构。《说郛》卷十九引 元 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激赏慈幼》:“宋 京畿各郡门有激赏库,有慈幼局……贫家子多,輒厌之,故不育,乃许其抱至局,书生年月日时,局有乳媪鞠育之。”明 丘濬《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淳祐 七年,创慈幼局,应遗弃小儿,民间有愿收养者,官为倩贫妇就局乳视,官给钱米如令。”近代有类似机构,称“慈幼院”。
[ chéng jú ]宋 代为殿前司属下将校的名称。后亦指衙役。
[ gōng gū jú ]清 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北京 设有官办公估局,上海、汉口、天津 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 gōng jú ]1.官署。宋 洪迈《容斋四笔·唐王府官猥下》:“宝历 中,琼王 府长史 裴简求 具状言:‘诸王府本在 宣平坊,多年摧毁,后付庄宅使收管,遂为公局。’”2.旧时乡镇所设机构之一。清 龙启瑞《大冈埠团练公局记》:“至 广西 ……各府州县吏荐绅先生,率其乡之所属,日从事於团练,而各村镇关市,始有公局之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我们 广东 地方,各乡都设一个公局,公举几个绅士在局里,遇了乡人有甚么争执等事,都由公局绅士议断。”
[ gù quán dà jú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 juān jú ]清 代专掌捐纳事务的机关。其在中央者为京捐局,在地方者为外捐局。《清史稿·选举志七》:“﹝ 同治 ﹞时内则京捐局,外则 甘 捐、皖 捐、黔 捐,设局徧各行省。侵蚀、勒派,私行减折,诸弊并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这是家伯托人在 湖南 捐局办来的。”
[ jiào jú ]旧时叫妓女来陪席,称为“叫局”。
[ kāi jú ]1.(下棋或赛球)开始;泛指工作、活动等开始:这盘棋刚~。今年的工业生产一~就很顺利。2.(下棋或赛球)开始的阶段;泛指工作、活动等开始的阶段:~不太顺利,后来逐渐占了上风。今年的图书市场~良好。
[ dìng jú ]1.做最后决定:事情还没~,明天还可以再研究。2.确定不移的形势:今年丰收已成~。
[ jì jú ]指计省的下属机构。 宋 韩琦 《辞免谏官第一状》:“嚮繇主藏,移佐 伊京 ,仅越期年,易参计局。” 元 黄溍 《江浙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赠太傅安庆武襄王神道碑》:“设计局以求遗利,毒及编民。”
[ jiǔ jú ]1.酒店。2.旧时亦指饮酒作乐的聚会。
[ liù jú ]1.隋 殿内省和 唐 宋 殿中省设置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宋 为尚醖)、尚辇等六局,掌宫廷之供奉。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职官志四》。2.隋 门下省设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门下坊设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宫内亦增置女官,准尚书省,设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参阅《隋书·百官志下》、《隋书·后妃传序》。3.宋 代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掌筵席排设。京师街市有此行业,以供民户雇用。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雍熙乐府·哨遍·知休》:“飢时节,选着那六局全食店里添些箇气。”参阅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
[ měi rén jú ]以美色为诱饵的骗局。宋 周密《武林旧事·游手》:“浩穰之区,人物盛伙,游手奸黠,实繁有徒。有所谓美人局,以娼优为姬妾,诱引少年为事。”《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孔明 笑指岸上人言曰:‘吾已算定多时矣。汝等回去传示 周郎,教休再使美人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