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 yè ]1.保有功业。《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 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脩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2.产业,家业。《后汉书·桥玄传》:“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殯,当时称之。”《魏书·罗结传》:“年一百一十,詔听归老,赐 大寧 东川以为居业,并为筑城,即号 罗侯城,至今犹存。”3.定居立业。清 刘大櫆《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其贤 居业 扬州 之 邵埭,君因占籍 江都,为 江都 学博士。”
[ jū yí ]亦作“居彝”。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jū yì ]1.囤积于城邑之中。《汉书·食货志下》:“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颜师古 注:“服虔 曰:‘居穀於邑也。’如淳 曰:‘居贱物於邑中以待贵也。’二説皆未尽也。此言或有所废置,有所居蓄,而居於邑中,以乘时射利也。”2.泛指人口聚居之地。《汉书·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唐 颜师古 注:“言川泽水所流聚之处,皆留而置之,不以为居邑而妄垦殖,必计水所不及,然后居而田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百里见方的地区,有田九万顷,除去三分之一的山林川泽和居邑,馀下六万顷,约合今一百八十六万亩。”
[ jū yì ]1.犹平安,平易。《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郑玄 注:“易,犹平安也。”《晋书·刘颂传》:“今人主能恆居易执要以御其下,然后人臣功罪形于成败之徵,无逃其诛赏。”2.处于平常情况。唐 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且夫辨所从於居易之时,坚直操於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3.方言。犹简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我看也算了,难得的是他并不挑精,年纪轻,气力足,性子真,人口又居易,上无大,下无小,一过门就当家立户。”
[ dìng jū ]在一个地方固定地居住下来:~上海。他已在国外~。
[ dìng jū diǎn ]牧民、渔民等定居的地点。
[ chén jū ]1.指帝王居住。2.帝王居住之所。3.指帝位。4.借指帝王。
[ huāng jū ]1.荒僻的住处。2.常用作对自己住处的谦称。
[ jiāo jū ]1.郊外的住所。唐 司空曙《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建水 风烟收客泪,杜陵 花竹梦郊居。”清 方文《王左车招同汤岩夫龚半千杨古度程子介饮莫愁湖上》诗:“郊居虽僻近名湖,自与城中闤闠殊。”2.居住郊外。宋 曾慥《高斋漫录》:“仁宗 时,度支 金郎中 君卿,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清 归庄《噫嘻》诗之二:“郊居近 江 滸,日夜难安眠,时传虏警至,力疾走荒村。”
[ hán jū ]贫寒人的住所。因亦以谦称自己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