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bù shī gǔ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 shì wú cháng shī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 lùn shī ]精通论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 mǎn shī ]学徒学习期满;出师:学徒三年~。
[ nèi tài shī ]五代 时 南汉 宦官 龚澄枢 掌军国要务,因加“内太师”衔。
[ qǐ shī ]发兵;出兵。《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 諫,不听,遂起师。”《淮南子·人间训》:“重耳 返国,起师而伐 曹。”参见“起兵”。
[ qì shī ]掌管百工的官吏。《荀子·解蔽》:“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
[ rén shī ]1.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独步人师。”清 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2.别人的老师。《礼记·学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rǔ guó sàng shī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 sàng shī ]1.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 笺:“师,众也。”2.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明 王琼《双溪杂记》:“毛鋭 丧师不加罪。”
[ sàng shī rǔ guó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