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ōng suǒ ]1.庸下不识大体。2.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
[ yōng wéi ]同“庸违”。韦,通“违”。
[ yōng wěi ]犹庸鄙。晋 葛洪《抱朴子·穷达》:“或信此之庸猥,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识彼之英异,而不能平心於至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辛巳下詔: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清 恽敬《张皋文墓志铭》:“庸猥之辈倖致通显,復坏朝廷法度。”
[ yōng xū ]1.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清 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2.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宋 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 yōng xūn ]1.酬赏有功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庸勋、亲亲、暱近、尊贤,德之大者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2.功勋。《后汉书·王允传》:“方欲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周书·晋荡公护传》:“未効庸勋,先居上将。”
[ yōng yīn ]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
[ yōng yōng ]1.任用应受任用的人。2.酬功。3.昏庸;平庸。4.微小貌。5.发怒貌。6.融洽貌。
[ yōng yú ]1.庸下愚昧。自谦之词。2.指庸下愚昧之人。
[ yōng zhī ]信用敬重。语出《书·康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吕延济 注:“庸,用;祗,敬。”
[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指平常人中比较突出的。原作佣中佼佼。《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