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ū xián ]空弦。言弦上无箭。传说 战国 时 更羸 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的雁。见《战国策·楚策四》。
[ xiāng xián ]亦作“湘絃”。即湘瑟。
[ tiě bǎn tóng xián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 wǔ chéng xián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 集注:“弦,琴瑟也。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 xiǎo xián ]1.弧形曲线。常用以称旧历每月上旬初出及下旬将晦时的眉状月。2.小絃:亦作“小弦”。指弹拨乐器的细弦。
[ xián chuī ]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2.絃吹:指弦乐声和鼓吹声。
[ xián cí ]1.扬州 弹词的旧称。用 扬州 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清 乾隆 时已经流行。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季麻子》:“国朝 李斗《扬州画舫録》云,评话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孔云霄、韩圭湖 诸人,屡为 陈其年、余澹心、杜茶村、朱竹垞 所赏鉴,次之 季麻子 平词,为 李宫保 卫 所赏。又云,紫瘌痢 弦词,蒋心餘 为之作古乐府。”2.絃詞:扬州弹词的旧称。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评话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紫瘌痢 絃词,蒋心畬 为之作《古乐府》,皆其选也。”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人参客 王建明 瞽后,工絃词,成名师。”参见“弦词”。
[ xián gē ]1.用琴瑟等弦乐器伴奏而歌唱:~一堂。2.指琴声歌声:一曲~。~阵阵。
[ xián gē zǎi ]《论语·阳货》:“子 之 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 xián guǎn ]弦管。宋 苏辙《高邮赠别杜介供奉》诗:“淮南 鱼米年年贱,直便归休无俸钱。锦背图书何益事,尘生弦筦正参禪。”
[ xián guǎn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2.泛指歌吹弹唱。3.絃管:亦作“絃筦”。4.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 xián hú ]1.在曲木上张弦成弓。谓制作弓箭。语本《易·繫辞下》:“弦木为弧。”北周庾信《贺平邺都表》:“至於文离武落,剡木弦弧,席卷天下之心,包含八荒之志,其揆一矣。”2.指弓箭。
[ xián huī ]1.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2.絃徽:一说琴弦和琴徽。
[ xián huì ]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弦日)和月终(晦日)。借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