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息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qī x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 wàng xiù xī xīn ]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同“望峰息心”。
[ qì xī ]止息。
[ xiá xī ]狎游、一同寝处。
[ xián xī ]对他人子嗣的敬称。
[ rèn xī ]谓愿意付息。清 杨昌济《治生篇》:“举债必须认息,年年还息,积久乃倍其本额,其为捐耗不可胜言。”
[ shuì xī ]休止憩息。
[ shuì xī ]睡眠时的呼吸。
[ shì xī ]凭借气息。
[ tāi xī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李贤 注引《汉武内传》:“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坐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2.指气息;呼吸。唐 高彦休《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宋 范成大《石湖书事》诗:“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3.犹师承;效法。清 纪昀《<陈后山诗钞>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舍人(谭莹)乐志堂 集文诗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茅盾《民间、民主诗人》:“最近,马凡陀 的胎息于‘吴歌’的新诗,也颇值得称赏。”
[ tì xī ]1.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颜师古 注:“惕,惧也。息,喘息也。”唐 李绅《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明史·韩雍传》:“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无名氏《康有为》:“康有为 高官厚禄之思想弥漫於脑筋,骤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机,奉数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当以报於 汉 也。”2.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惧。汉 扬雄《长杨赋》:“﹝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书·辛云京传》:“回紇 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至 太原,云京 以戎狄待之,虏畏不敢惕息。”
[ tiē xī ]1.驯服;平服。唐 无名氏《李謩》:“李生 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史·熊概传》:“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於是奸宄帖息。”2.安息,安宁。宋 沉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公不为动,閭里帖息。”《宋史·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明 宋濂《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铭》:“至顺 元年,迁 河东、山西 道肃政廉访使,薅姦剔秽,煦其朽枯,境内帖息。”3.补贴利息。《宋史·食货志下一》:“两浙路 钞旁定帖息钱,湖、常、温、秀 州无额上供钱,淮南路 添酒钱等,并行截节,更不充应奉支用。”
[ tōu xī ]1.犹偷生。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黄端伯》:“或劝削髮为僧归 江西,答曰:‘临难毋苟免,圣人之言也,可藉口释氏偷息人间耶!’”2.媮息:偷生;苟安。清 唐孙华《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金一《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 tuì xī ]1.事罢休息。2.指退息之所。
[ xiǎo dào xiāo xī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xùn xī ]信息;消息。茅盾《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丁玲《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 yān xī ]停歇;停留。汉 王褒《九怀·危俊》:“望太一兮淹息,紆余轡兮自休。”唐 陆贽《三进量移官状》:“荏苒淹息,復经半年。”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日夜遨游淹息其间。”
[ yān yān yī xī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 yǎn xī ]休息。
[ yǎn yǎn yī xī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