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 xiǎng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翩。闭目~。
[ xū xiǎng ]1.犹悬念。晋 皇甫谧《答辛旷书》:“闻服有素,委心无量。加昔州壤,通门旧仪。虚想之积,过於陵阜。”《南史·王训传》:“初补国子生,问説师 袁昂。昂 曰:‘久籍高名,有劳虚想,乃观容止,若披云雾。’”《隋书·张煚传》:“及 高祖 受禪,钦其德望,以书徵之曰:‘……仪同昔在 周 室,德业有闻,虽云致仕,犹克壮年。即宜入朝,用副虚想。’”2.指想象或理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崇实际,南派崇虚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无为。”
[ yí xiǎng ]1.俗虑;杂念。2.对古人古事或往事的怀想。
[ xiá sī tiān xiǎng ]指苦思冥想。
[ xiá sī yún xiǎng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 xīn cún mù xiǎng ]指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xíng xiǎng ]古代迷信,以日月光照、星辰云气的形象和色彩以附会人事,辨吉凶。
[ xué shēng sī xiǎng pǐn dé píng dìng ]也称“操行评定”。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评价。在中国,由中小学班主任担任,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定一次,一般只写评语,不评等级。
[ yáo xiǎng ]想象(久远的将来);回想(久远的过去):~未来。~当年。
[ yì xiǎng ]料想;想象:~不到。比赛结果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