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āng mù ]古时统治一方的军政长官方伯与州牧的并称。后泛指地方长官。
[ fāng nèi ]1.指尘世。对“方外”而言。2.犹国内,域中。3.方枘。方形的榫子。
[ fāng niǎn ]1.并排两辇。《北史·后妃传下·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帝每临朝,后輒与上方輦而进,至閤乃止。”《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方輦,并两輦也。”2.同辇。唐 徐蕙《长门怨》诗:“旧爱 柏梁臺,新宠 昭阳殿。守分辞方輦,含情泣团扇。”按,《汉书·外戚传下·班倢伃》:“成帝 游於后庭,尝欲与 倢伃 同輦载,倢伃 辞。”
[ fāng páo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唐 许浑《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2.借指僧人。唐 司空曙《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 fāng páo kè ]指僧人。唐 杨凝式《雪晴》诗:“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
[ fāng péng ]传说中海中二神山 方丈、蓬莱 的并称。
[ fāng píng ]传说中 汉桓帝 时神仙 王远 的字。
[ fāng píng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 fāng qiě ]1.尚且;还要。2.犹方将。将会;将要。3.正当;正值。4.方才。
[ fāng qíng ]犹交情,情谊,有交情的友人。
[ biàn wù jū fāng ]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 gàn fāng ]语出《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榦,同“干”,安。后以“干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