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 gé ]1.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2.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 shī gé ]1.同“尸格”。《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照例相验,填了尸格回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知县﹞回到衙门,把兇刀和尸格一对,竟是一丝不错的。”2.验尸单格。也称验状、尸单。《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若不见贴骨伤痕,兇手怎肯伏罪?没有尸格,如何申得上司过?”《红楼梦》第八六回:“知县查对尸格相符,早知书吏改轻,也不驳詰。”
[ shuō zhēn gé de ]说实话;说老实话。
[ wèi sī gé ]酒名。英语whisky的旧译,今译威士忌。
[ quán shì gé ]铨试的规章制度。《宋史·选举志四》:“绍圣 初,改定銓试格,凡摄官初归选,散官、权官归司,若新赐第,皆免试。”亦省作“銓格”。《宋史·选举志四》:“进士中銓格者,每二百人,得优恩不过五七人,又或闕上等不取。”《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宗道 在选调久,患銓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姦状,於是多所釐正。”
[ sēng gé ]1.指僧人风格、格调。2.僧阁,僧楼。格,通“阁”。
[ shī gé ]1.出圈儿;不得体。2.丢面子。
[ shēng gé ]身份、地位等升高:公使~为大使。
[ sī dà lín gé lè ]见〔伏尔加格勒〕
[ sī dà lín gé lè zhàn yì ]苏联卫国战争中一次决定性战役。1942年7月,法西斯德国集中大批兵力,企图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经过160天的顽强战斗,歼敌33万余人,取得战役胜利。此战成为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sōng gé ]松树的风格。谓坚贞高洁的风格。
[ téng gé ]清 代 南疆 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一腾格约合银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