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g fēng ]1.神仙境界。2.冥中辖境。
[ líng fèng ]凤凰。古以为四灵之一,故称。
[ líng fú ]相传 汉明帝 时,邺 令 王乔 有神术,每月朔自县诣尚书台,帝怪其来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来,举罗,但得一双舄。见 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因以为典。
[ líng fǔ ]1.指心。《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成玄英 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圣人託其神於灵府而归於万物之初。”唐 元稹《去杭州》诗:“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2.上古神话中 苍帝 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舜 受终於 文祖。”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帝命验》:“五府,五帝之庙。苍 曰 灵府,赤 曰 文祖。”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注曰:“灵府 者,苍帝灵威仰 之府,名曰 灵府。”3.指神灵仙道的住所。《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既捨伊腯,致精灵府。”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唐 裴铏《传奇·封陟》:“仙山灵府,任意追游。”殷夫《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我有一个希望,戴着诗意的花圈,美丽又庄朴,在灵府的首座。”4.住宅的美称。宋 陆游《寄邓公寿》诗:“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清 金农《秋雨小止杂书遣怀简陈学士》诗之三:“縹緲 王屋 西,昨秋踵灵府。”
[ líng gǎn ]也叫灵感思维。指创造活动中突发式地产生新思维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意识特别清晰和敏感,想象力活跃,工作效率很高,并伴有一定的情绪兴奋和喜悦。是人类在科学或文艺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特殊思维方式。
[ líng gāng ]犹王纲。朝廷的纲纪法度。
[ líng gē ]旧时谓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凶的狐妖精怪。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汉 之神君,其形不可见,但闻其言,言与人音等;居室幃帐中,因巫为主人关通饮食所欲;时去,则若风肃然;其言也,世俗所知,亦无餘味者,即今之灵哥也。盖深山大泽,罔两、狐、猿之属,物之精怪,来游人间者也。”明 祝允明《语怪·灵哥》:“灵哥事海内传诵,殆百年矣……所居在 鲁桥闸 旁民家,一室不甚宏密,外设香火帷幕,凡答祈者,自帷中言,声比婴儿尤微。”
[ líng gēn ]1.神木的根。2.植物根苗的美称。3.指才德修养。4.指有才德的人。5.对祖先的敬称。6.指佛祖。7.性灵,智慧。8.道教指舌根。9.借指人的身体。10.10.仙缘。
[ líng gōng ]1.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2.天帝或仙人住所。3.指寺庙。4.对宫殿的美称。5.对住宅的美称。6.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7.引申指圹宫,墓穴。
[ líng gōu ]相传 商汤 都 亳 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 汤 庭。见《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后以“灵鉤”为符瑞之典。
[ líng gū pī ]古代旌旗名。《左传·昭公十年》:“公卜使 王黑 以灵姑銔率,吉。”孔颖达 疏:“灵姑銔者,齐侯 旌旗之名……《礼》,诸侯当建交龙之旂,此灵姑銔盖是交龙之旂,当时为之名,其义不可知也。”
[ líng gǔ ]1.神灵居住的山谷。《云笈七籤》卷九七:“寥笼灵谷虚,琼林蔚萧森。”《云笈七籤》卷一百:“灵谷秀澜縈,藏身栖巖京。”2.寺名。在 江苏省 南京市 紫金山 东南坡、中山陵 东。原址在山西南坡 独龙阜,名 开善寺,梁武帝 时建。宋 名 太平兴国寺,后为 蒋山寺。明 初以营建 孝陵 迁今址,改名 灵谷寺。有 无梁殿、灵谷塔、三绝碑 等胜迹。清 钱谦益《顾与治五十初度》诗:“灵谷 梅花成昔梦,蒋山 云物起新思。”
[ líng gǔ ]1.称仙人的躯体。2.指悟道的先天素质。3.指龟甲。古代用以占卜,故称。4.指佛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