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wáng diàn ]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
[ shí wáng zhái ]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宋 王溥《唐会要·诸王》:“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潁、永、延、盛、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十六宅”。
[ liáng wáng chéng ]战国 时 梁惠王 故城。
[ liáng wáng yuàn ]即梁苑。前蜀 韦庄《少年行》:“挥剑 邯郸 市,走马 梁王苑。”参见“梁苑”。
[ lù wáng ]古代理学家 宋 陆九渊、明 王守仁 的并称。
[ mǎi wáng dé yáng ]1.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2.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 niàng wáng ]唐 汝阳王 李琎 的自称。
[ mó wáng ]佛教用语,指专做破坏活动的恶鬼。比喻非常凶暴的恶人:混世~。杀人~。
[ mǒ zhuó yán wáng bí zǐ ]喻找死。
[ qī wáng ]1.指七国。2.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3.南宋追封高宗时抗金诸将韩世忠为蕲王、刘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存中为和王、吴玠为涪王、吴璘为信王,合称七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 niú wáng ]1.牛神。2.佛的异名。喻佛有运载众生的大力。
[ míng wáng ]1.指古代少数民族声名显赫的王。《汉书·宣帝纪》:“﹝ 神爵 二年﹞ 匈奴 单于遣名王奉献,贺正月,始和亲。”颜师古 注:“名王者,谓有大名,以别诸小王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代郡 乌丸 行单于 普富卢、上郡 乌丸 行单于 那楼 将其名王来贺。”晋 潘岳《闲居赋》:“故髦士投紱,名王怀璽。”唐 杨师道《咏马》诗:“徒令 汉 将连年去,宛城 今已献名王。”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隔水氊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2.泛指皇族有封号的王。唐 李白《任城县厅壁记》:“汉 则名王分茅,魏 则天人列土。”
[ pì wáng ]邪僻不正的国君。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商、周、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 qí wáng shě niú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pō hú wáng qǐ hán xì ]即泼寒胡戏。
[ ràng wáng ]1.辞让王位。2.指让去帝王之位的人。
[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 ]见“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shèng wáng ]1.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唐 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鲁迅《花边文学·知了世界》:“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燧人氏,神农氏。”2.为对皇帝的谀称。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唐文皇 以药酒赐 房玄龄 妇,我太祖为 徐中山 易夫人,即此知妇人妒者,必不容於圣王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