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 shǒu ]1.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上有 社首坛。因 周成王 封禅得名。唐 宋 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周成王 封 泰山,禪於 社首。”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一引 宋 洪迈《光尧挽诗》:“鼎湖 龙去远,社首 凤来迟。”2.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 李如珍 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 shè shǔ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晏子春秋·问上九》:“景公 问於 晏子 曰:‘治国何患?’晏子 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於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参见“城狐社鼠”。
[ shè shù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 shè sī ]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隋书·食货志》:“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於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冬十月乙亥,辽 詔诸道置义仓,每岁秋社,民随所穫出粟庤仓,社司籍其目,岁俭,发以賑民。”
[ shè tán ]古代祭祀土神之坛。宋 洪迈《夷坚支志丁·郑道人》:“﹝ 鄱阳 有 郑道人,﹞不肯入道堂,日行丐於市,夜则出宿於城北县社坛内,距郭门七里,四无人居。”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俗之敝士通文曰词坛,曰吟坛,亦社坛也。”
[ shè wēng yǔ ]同“社雨”。谓社日所降之雨。
[ shè xī ]居于社庙中的小鼠。喻君侧之奸人。
[ shè xué ]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 shè yàn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 shè yǒu ]同社之人;里中时相往来之友人。
[ shè yǔ ]1.谓社日之雨。唐 韦应物《假中对雨》诗:“残鶯知夏浅,社雨报年登。”宋 陆游《春社》诗:“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2.用以指春社多雨季节。宋 陆游《山园杂咏》:“已过社雨尚春寒,小醉初醒怯依栏。”清 金农《桑林》诗:“匼帀春山远,冥濛社雨餘。”
[ shè yuán ]某些以社命名的组织的成员。
[ shè zhí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元 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