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i huò ]招致祸患。《战国策·韩策一》:“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
[ niàng huò ]酿成祸患。清 孙枝蔚《潼关》诗:“蒙恩非一将,酿祸到今年。”清 洪昇《长生殿·权哄》:“前日曾奏圣上,説他狼子野心,面有反相,恐防日后酿祸,怎奈未见听从。”
[ niú huò ]发生于牛身上的怪异现象。多指怪胎。古时认为象征将有灾祸,故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隋书·五行志下》:“梁 武陵王 纪 祭城隍神,将烹牛,忽有赤蛇绕牛口。牛祸也。”唐 李德裕《清冷池怀古》诗:“牛祸衅将发,羊孙 谋始回。”《清史稿·灾异志五》:“《洪范》曰:‘土爰稼穡。’不成则为咎徵。凡恒风霾、晦冥、花妖、虫孽、牛祸、地震、山頽、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
[ shī huò ]因作诗而遭到的灾祸。宋 刘克庄《宋自达梅谷序》:“宝庆 丁亥,景建 以诗祸謫 舂陵。”元 袁桷《书郑潜庵<李商隐诗选>》:“若 商隐 则直为訕侮,非若为 鲁 讳者,使后数百年,其诗祸之作,当不止流窜 岭海 而已也。”清 钱谦益《王季木墓表》:“谤议喧然,死而未息,则发棺之诗祸也。”
[ sì huò ]指穷兵黩武造成的四大祸殃危害其国。
[ lián huò ]1.接连发生祸乱。2.谓受牵连而遭祸。
[ mǎ huò ]马的异常现象。迷信者用以附会人事,以为灾祸之兆。《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晋 干宝《搜神记》卷六:“秦孝公 二十一年,有马生人。昭公 二十年,牡马生子而死。刘向 以为皆马祸也。”《隋书·五行志下》:“侯景 僭尊号於 江 南,每将战,其所乘白马长鸣蹀足者輙胜,垂头者輙不利。西州 之役,马卧不起,景 拜请,且箠之,竟不动。近马祸也……故马为怪,景 因此大败。”
[ quán huò ]对义和团反帝运动的诬称。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陆各报论京津兵变》:“亦有谓为排外运动,与庚子拳祸相同者。”
[ rě huò ]引起祸事:~招灾。他惹了祸,吓得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