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ōng huā zhǐ ]一种淡黄色的笺纸。
[ téng zhǐ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 浙江 剡溪、馀杭 等地。
[ tóng bǎn zhǐ ]加工纸的一种。用白色颜料及胶黏剂等调制而成的涂料,涂布于铜版原纸的表面,经超级压光而成。根据用途,有双面和单面铜版纸。纸质洁白,表面光滑。用于单色或多色铜版及高级胶版的印刷。
[ tūn zhǐ bào quǎn ]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 wèi shēng zhǐ ]1.手纸。2.供妇女在经期中使用的、消过毒的纸。
[ xiè zhǐ ]旧时吊唁者携带锡箔、纸钱之类。
[ xié jiǎo zhǐ ]旧时民间有丧事时在大门旁斜贴的白纸,又称“殃榜”。纸上写明死者性别、年龄,入殓时需要避开何种生肖的人,以及“殃”或“煞”的种类、日期,使别人知道避忌。鲁迅《彷徨·孤独者》:“但仰面一看,门旁却白白的,分明帖着一张斜角纸。”参见“殃榜”。
[ yí zhǐ ]1.残剩的纸。2.投书;送信。《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年》:“贼遗纸於金吾及府县,曰:‘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故捕贼者不敢甚急。”
[ yóu zhān zhǐ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新华月报》1952年第11期:“轻工业产品各种新的品种日益增多。如油毡纸,绝缘纸等。”
[ yóu zhǐ ]涂上桐油的纸,能防潮湿,常用来包东西。
[ yóu zhǐ méi zǐ ]油纸搓捻成的管状物,用以引火。
[ yóu zhǐ shàn ]用油纸制成的扇子。
[ sōng wén zhǐ ]有像松木样的纹理的纸。
[ tái zhǐ ]用水苔(藻类)制成的纸。亦名侧理纸或陟里纸。
[ táng zhǐ ]包在一颗颗糖果外面的纸,多印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