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shì zhī cái ]经世:经济、济民。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 jīng shì ]指经典规定的常道;治理世务和顶事;耐用。
[ jīng shòu ]承受;禁受:~考验。~多次打击。
[ jīng shū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 jīng shù ]1.常规的赋税数额。宋 王安石《司封郎中张君墓志铭》:“三司市绸绢十餘万,非经数,君拒弗市,民以君为有赐也。”宋 陈亮《书林勋<本政书>后》:“盖王政宽大,纳民於其间,不用一律以齐之,则制度虽密,人不思裂去,法可长守而经数尝齐矣。”2.指织物经线的数目。
[ jīng shuāng ]1.经过秋霜。唐 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之二:“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明 倪长圩《秋日过张子读易居喜遇顾徐二子》诗:“江上蒹葭方浥露,洲前鸿雁正经霜。”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2.比喻历经考验或磨炼。唐 白居易《和<思归乐>》:“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 jīng shuǐ ]1.中医指月经。2.河水的干流。
[ jīng shuō ]1.经书的解说。《墨子》有《经说》上下篇。2.指佛经的言论。
[ jīng sǐ ]上吊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灵王 经而死。”徐彦 疏:“经者,谓悬縊而死也。”清 郑珍《经死哀》诗:“雷声不住哭声起,走报其翁已经死。”
[ jīng sì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后以“经笥”比喻博通经书的人。
[ jīng suàn ]亦作“经算”。筹划谋算。
[ jīng tǎ ]1.纳藏佛教经咒文字而受人供奉的塔。晋 法显《佛园记》:“作 舍利弗 塔,目连、阿难 塔,并阿毗曇律经塔。”2.指刻有佛教经文的塔。明 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释 法暉,政和 二年天寧节,以细书经塔来上,作正书,如半芝麻粒,写佛书十部。”
[ jīng táng ]佛教称藏经之堂和诵经、做佛事之堂。
[ jīng tǐ zàn yuán ]谓赞襄元首,治理国家。
[ jīng tóng ]金 有经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见《金史·选举志一》。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空中人语》:“张显卿 名 德,辽州 人,明昌 二年经童,贞祐 四年进士。”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胥参政 持国由经童入仕,得幸於 章宗,擢为执政,一时权势赫然。”
[ jīng tú ]1.亦作“经途”。亦作“经涂”。南北向的道路。2.所历路程。3.见“经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