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草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cǎo pí ]连带薄薄的一层泥土铲下来的草,用来铺成草坪,美化环境,或铺在堤岸表面,防止冲刷。
[ cǎo píng ]平坦的长满草的场地。
[ cǎo qī ]见“草蹙”。
[ cǎo qiè ]1.掠夺;盗窃。《书·微子》:“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2.草寇。《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资治通鉴·唐高宗永淳元年》:“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 魏元忠 检校车驾前后。”清 陈睿思《观丁将军故剑》诗:“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3.犹窃据。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上》:“铣 虽草窃一时,而颠沛之际,其言可爱如此,可以为万世法。”
[ cǎo qǐn ]谓在草野间歇宿。
[ cǎo qūn ]一种草盖的圆形谷仓。
[ cǎo rǎo ]仓促纷乱。
[ cǎo rén ]1.古官名。2.扎成人形的草把。
[ cǎo rù ]1.草席;草垫子。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籧篨而已。”《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晋 杜预 注:“在车之右者挟辕为战备,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2.指产褥。(坐)月子。《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 洛。”
[ cǎo rù ]草垫子。
[ cǎo sǎ ]用蒲草等编制的拖鞋。
[ cǎo shān ]1.草垫。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 张千 笑云]你替我打个草苫儿,我还你草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浓重的乌云像一面巨大的草苫子,从南边贴着两山倒卷过来。”2.用草覆盖的屋顶。唐 贾岛《题韦云叟草堂》诗:“白茅草苫重重密,爱此秋天夜雨淙。”
[ cǎo shàng fēi ]1.形容跑得飞快。前蜀 韦庄《观猎》诗:“鶻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黄巢》:“曾绘己像,题诗云:‘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 上无人识,独依阑干看落暉。’”2.指跑得飞快的人。海默《我的引路人》:“﹝ 老马 ﹞把民兵队长拉到我们跟前介绍道:‘同志们,这是这一片有名的草上飞。’”3.旧指行驶在内河的一种小快船。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传宣接递用小快船,名草上飞。”《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汤镇臺 ﹞命大公子,叫了一个草上飞,同 萧柏泉 到 扬州 去。”
[ cǎo shàng shuāng ]羊毛皮的一个品种。其毛附皮处呈灰黑色,毫端则白色,圆卷如珠,若霜落草上,故名。参阅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翻毛外褂马褂》。
[ cǎo shé huī xiàn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cǎo shè ]1.谓宿止于草野间。2.茅屋。
[ cǎo shèng ]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 汉 代 张芝、唐 代 张旭 等。
[ cǎo shí dòng wù ]指牛、羊、马等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
[ cǎo shì ]乡村集市。相对城市而言。唐 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诗:“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 苏轼《乞罢宿州修城状》:“﹝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明 刘基《出越城至平水记》:“泊于 云峰 之下,曰 平水 市,即 唐 元微之 所谓草市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
[ cǎo shì ]草庐;草房。《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錮……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宋 梅尧臣《蚕女》诗:“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