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ng guān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晋 崔豹《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唐 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2.特指 春秋 鲁 阙,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下;义方 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双闕之前,实以为愧。”金 元好问《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餘坡陀,万世示顽獷。”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宋 李纲《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罪实比於四凶,诛宜行於两观。”
[ liǎo rú guān huǒ ]形容看得非常清楚。邹鲁《戊申云南河口之役》:“今有 河内 來函,讀之必瞭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説人,必更有把握矣。”参见“洞若觀火”。
[ qí yún guān ]宫观名,南朝 陈后主 所建。
[ qí guān ]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今古~》。钱塘江的潮汐是一大~。
[ píng lè guān ]1.汉 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 时始建,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2.汉 代宫观名。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薛综 注:“平乐,观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 qiān shǒu qiān yǎn guān yīn ]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qiáng lì guān ]犹壁上观。谓置身事外,坐观胜负。
[ róng guān ]1.荣盛的景象。《旧唐书·德宗纪上》:“命宰臣诸将送 晟(李晟)入新赐第,教坊乐,京兆府 供帐食饌,鼓吹导从,京城以为荣观。”宋 司马光《论上元游幸札子》:“臣等窃惟上元观灯,本非典礼,正以时和年丰,欲与百姓同乐,为太平之荣观而已。”明 唐顺之《重修泾县儒学记》:“然祇以为太平之荣观,而当时所谓师弟子者不在也。”2.荣幸地观赏。汉 祢衡《<鹦鹉赋>序》:“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3.犹荣名,荣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立名者,脩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宋书·王敬弘传》:“臣抱疾东荒,志絶荣观,不悟圣恩,猥復加宠。”4.谓宫阙。《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河上公 注:“荣观,谓宫闕。”清 钱谦益《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一:“与君无復论荣观,燕处超然意有餘。”
[ shāng biāo guān ]见“商飆馆”。
[ shuǐ yuè guān yīn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 sī yǒu guān niàn ]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形成的思想意识。
[ tàn wéi guān zh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