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wèi ]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
[ yì wū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2.引申指乡里。3.邑里的房舍;村舍。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 yì xiáng ]明 清 时称县学为邑庠。《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祗謁先圣于邑庠。”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悦,免 成 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绅 幼孤,而资质聪敏,年十三即入邑庠。”
[ yì yě ]都邑郊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 夏 悲讙。”李周翰 注:“邑野,都邑郊野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光熙元年》:“至 晋阳,府寺焚毁,邑野萧条。”
[ yì yì ]1.忧郁不乐貌。2.微弱貌。3.谦抑貌。
[ yì zhōng qián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 皇国父 为太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子罕 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謳曰:‘泽门 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杜预 注:“子罕 黑色而居邑中。”宋 贤大夫 司城子罕 肤色黑,家住邑之中,时人呼为“邑中之黔”。后因以“邑中黔”为恤民循吏的典故。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济物便同川上楫,慰心还似邑中黔。”
[ yì zǐ ]同邑的人;同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臣之邑子,素知之。”唐 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宋 叶适《叶君宗儒墓志铭》:“故人邑子,常候门下。”清 方文《李仙亭》诗:“闻有石亭名尚在,重来邑子意偏亲。”自注:“邑子,《汉书·疏广传》谓同邑子也。”
[ yì zū ]封地的租赋。《新唐书·杨仲昌传》:“ 仲昌 资长于吏,常分父邑租振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