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ōng cōng ]锺子期 灵敏的听觉。谓知音。
[ zhōng dǐng ]1.钟和鼎。《吕氏春秋·节丧》:“夫玩好货寳,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明 王鏊《震泽长语·杂论》:“近世 山东、河南 粥钟鼎尊匜,穷极巧丽,皆墓中物也。”2.喻富贵荣华。宋 黄庭坚《次韵答王眘中》:“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迺弟 诚轩《炙背诗》曰:‘……钟鼎形骸外,溪山梦寐餘。’”廖仲恺《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史 家里的进士、翰林、举人都有。实生在钟鼎之家。”参见“钟鸣鼎食”。3.指钟鼎文。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鲁国’二字可识之,奇古如钟鼎样。”4.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淮南子·泰族训》:“不大鐘鼎者,非爱金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圣贤以此鏤金版而鐫盘盂,书玉牒而刻鐘鼎。”李善 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於鐘鼎,传於后世。”《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於鐘鼎,又图形於丹青。”明 唐顺之《题王世新一枝窝》诗之一:“鐘鼎相传精古文,户庭不出玩初爻。”华山《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好些人家把祖传的钟鼎和铁香炉等等老古董,都拿到兵工厂去,给民兵换地雷。”5.指高官重任。三国 魏 曹操《陈损益表》:“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鐘鼎之任。”6.指富贵。唐 杜甫《清明》诗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清 冯桂芬《吴氏祭田记》:“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贵,具鐘鼎之养,而庙貌不设,祭田不备者有之。”参见“鐘鸣鼎食”。
[ zhōng dǐng rén jia ]富贵宦达之家。同“钟鼎之家”。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比喻富贵和隐逸。
[ zhōng dǐng zhī jiā ]富贵宦达之家。
[ zhōng dìng ]指夜深人静时刻。古代亥时(相当于午后九时至十一时)以后,人们开始安息,称为人定。人定鸣钟为信,故称。
[ zhōng fēi fàn ]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典出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宋 苏轼《石塔寺》诗:“虽知灯是火,不悟鐘非饭。”
[ zhōng gǔ ]1.亦作“钟皷”。钟和鼓。古代礼乐器。2.借指音乐。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4.钟和鼓。古代礼乐器。5.钟和鼓。亦借指音乐。6.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7.钟和鼓。佛教法器。
[ zhōng gǔ lóu ]亦作“鐘皷楼”。放置钟鼓的楼。古代用以计时报更。
[ zhōng gǔ sī ]1.官署名。2.官署名。
[ zhōng gǔ zhī sè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 zhōng gǔ zhuàn yù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 zhōng guān ]1.汉代水衡都尉的属官。主掌铸钱。2.汉代乐府中掌铸鎛钟的官。
[ zhōng hú ]三国 魏 钟繇 与 胡昭 的并称。二人皆以工书擅名,世谓“胡 肥 钟 瘦”。
[ zhōng jiàn ]1.指时辰、时间。箭,指漏箭。2.指古代置于漏壶中用以标记时刻的箭形浮标。3.借指时间。
[ zhōng jīng ]形同鲸鱼的撞钟木。语出《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李善 注引 三国 吴 薛综《西京赋》注:“海中有大鱼名鲸,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鱼。鲸鱼击蒲牢,蒲牢輒大鸣呼。凡鐘欲令其声大者,故作蒲牢於其上,撞鐘者名为鲸鱼。”《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肯信鐘鲸吼,休将栈马猜。”
[ zhōng jù ]1.亦作“钟簴”。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周礼·考工记·梓人》:“若是者以为钟虡,而由其虡鸣。”孙诒让 正义:“《説文·虍部》云:‘虡,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即谓臝属之兽。”汉 蔡邕《隶势》:“钟簴设张,庭燎飞烟。”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终当使係嗣死於钟虡之间,大子毙於金酒之中。”《新唐书·于公异传》:“钟簴不移,庙貌如故。”2.饰以猛兽形象的悬乐钟的格架。汉 班固《西都赋》:“列鐘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 坏五銖钱,更铸小钱,悉取 雒阳 及 长安 铜人、鐘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
[ zhōng jù ]1.见“钟虡”。2.即钟虡。南朝 梁 江淹《空青赋》:“骋神形於鐘簴,舒恠物与雷电。”一本作“钟簴”。明 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荡寇已展云旗,搦管先成露布,报道鐘簴不移,更言庙貌如故。”清 黄遵宪《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四用前韵》:“撼门环哭呼高皇,鐘簴何人奉太常?”参见“鐘簴”。3.借指社稷王朝。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王敦 志图大寳,手移鐘簴。”明 夏完淳《讨降贼大逆檄》:“三百年之鐘簴,德迈五三。”清 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安鐘簴於震荡之后,岂曰谋身不臧?”《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沉沉二千餘年,暗暗二十四姓,籀其史焉,徘徊其鐘簴焉,吾民族之性质,未始不如是,是其足道者!”4.指钟或钟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岂能若西域之鐘簴,不叩自鸣者哉!”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十四:“鐘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