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éi tán ]旧时道家祭祀雷神的祭坛。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内臣护行》:“嘉靖 十九年,秉一真人、少保、礼部尚书 陶典真 奏:‘为恳乞天恩,奉安雷坛,以光圣典事,先是差官於臣原籍 湖广 黄州府 黄冈县 团风镇,增修雷坛,今已落成。’”
[ léi táng ]1.地名。在 江苏 扬州 城北。隋 唐 时为风景胜地。隋炀帝 葬此。唐 罗隐《炀帝陵》诗:“君王忍把平 陈 业,只博 雷塘 数亩田。”明 夏完淳《大哀赋》:“扬州 歌舞之场,雷塘 罗綺之地。”清 郑燮《扬州》诗之二:“廿四桥 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 雷塘。”2.池名。又名 大龙潭。在 广西 马平 南 雷山 下。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孙汝听 题解:“柳州 雷山,两崖皆东西,雷水 出焉。蓄崖中曰 雷塘,能出云气,作雷雨…… 元和 十年十月,公至 柳州 数日,同其弟 宗直 謁雨 雷塘,故有此文。”
[ léi tián ]语出《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谓如雷声轰隆。
[ léi tíng diàn báo ]盛怒貌。
[ léi tíng huǒ pào ]见“雷霆电雹”。
[ léi tíng wàn jūn ]形容威力极大。《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
[ léi tíng zhī nù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léi tíng zhī zhū ]1.指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2.指雷击,雷劈。
[ léi tóng ]传说中的古代制药人 雷公 和 桐君 的并称。
[ léi wán ]药名。寄生在竹子根部的一种真菌,形状像兔粪。干燥后质地坚硬,外皮黑褐色,内部白色,有苦味,是驱虫的特效药。
[ léi wén ]亦作“雷文”。如雷电之形的花纹。
[ léi xià ]古泽名。即 雷泽。其地当今 山东 菏泽 东北面 黄河 南岸。
[ léi xiǎng ]1.雷鸣似地轰响。2.打雷。
[ léi xiē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楔,故称。2.药物名。即霹雳砧。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霹雳砧》。
[ léi xíng ]1.雷声滚动。2.喻风行,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