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 xiǎng ]1.发出震耳的响声。2.震耳的响声。
[ zhèn xiàng ]1.《易·说卦》:“震为雷,为龙,为玄黄……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高亨注:“震为雷,雷之动迅速,此四种马行亦迅速,故曰。”后因以“震象”喻指骏马。2.《易·说卦》:“震为龙。”因以“震象”指帝王气象。
[ zhèn hǒu ]亦作“震雊”。指野鸡鼓翼鸣叫。
[ zhèn xùn ]犹言迅速振兴、发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献帝纪》:“赖皇天之灵,俾君秉义奋身,震迅神武,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
[ zhèn xùn ]《易》六十四卦中的二卦名。
[ zhèn yáng ]1.振作,振奋。2.震动,传扬。
[ zhèn yáo ]1.迅猛有力的颠振、摇动。2.见颠簸。
[ zhèn yào ]1.见"震耀"。更多解释见“震耀”。
[ zhèn yào ]1.亦作“震曜”。亦作“震燿”。1.雷声震动,电光闪耀。极言其威猛之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杜预 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狱,以象类之。”《汉书·叙传下》:“靁电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则是效。”《后汉书·应劭传》:“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燿杀戮也。”2.震动,显耀。《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吴 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唐 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清 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将必有震燿寰区,称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将倍焉蓰焉者。”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且夫我 中国 固具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轢五洲之资格者也。”3.震耳耀目。唐 柳宗元《非国语下·伍员》:“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 zhèn yuán ]地震时地下最初发出震动的地方。大多数位于地下数千米到数十千米,深者可达7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