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jǐn ]1.风急。晋 王羲之《爱鹅帖》:“遇风紧,陂湖汎涨,舩不可渡。”唐 杜牧《南陵道中》诗:“南陵 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元 赵孟頫《次韵冯伯田秋兴》之一:“风紧草木变,露寒沙水清。”《群音类选·<粉蝶儿·苏武>》:“那裡有淋淋的雨若丝,常则是纷纷的雪似绵,颼颼风紧疾如箭。”2.比喻风声不妙,局势紧张。《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五月初十》:“凡遇有官兵接仗,相持之间,即往报信,谓之风紧。”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八场:“嗐!这几天大局不妙,山下风紧,野狼嗥 一去不回。”
[ fēng jìn ]1.犹风纪。2.指口噤不开的病症。《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卢州守王安道风禁不语旬日,他医莫知所为。”
[ fēng jǐng ]传说中风从中吹出的井穴。后亦为山名,在 湖北 长阳 西南。《文选·宋玉<风赋>》“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 注引 南朝 宋 盛弘之《荆州记》:“宜都 佷山县 有山,山有穴,口大数尺,为风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水源东北之 风井山,迴曲有异势,穴口大如盆。
[ fēng jǐng ]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点。~区。~宜人。秋天的西山,~格外美丽。
[ fēng jǐng bù shū ]殊:不同。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 fēng jǐng huà ]以自然景物 为题材的绘画。
[ fēng jǐng shè yǐng ]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的摄影。一般可分自然风景、城市风景、工业风景、农业风景等。拍摄时要注意突出画面主体,表达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和环境气氛。
[ fēng jǐng tán ]散文。茅盾作。1941年发表。作品摄取延安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运用联想、类比等艺术手法,借景写人,以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新生活、新风采。
[ fēng jìng ]挡风沙的防护眼镜,镜片的四周有棉纱、橡胶或塑料做成的罩子。
[ fēng jú ]风度气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佐卿》:“每有自称 青城道士 徐佐卿 者,风局清古,一岁率三四而至焉。”
[ fēng jǔ ]疾风兴起。用以形容迅疾。《汉书·艺文志》:“形势者,靁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宋书·礼志三》:“金波掩照,华耀停明,运动时来,跃飞风举。”
[ fēng jǔ yún fēi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 fēng jǔ yún yáo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 fēng juǎn cán yún ]像大风吹 散残云一样。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