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gòng shì yè ]为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需要所经营的各类事业。如邮电、交通、医疗等。
[ hún xián shì ]1.犹言寻常事。2.见“浑闲事”。
[ bù shì ]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万年 丞 源邃 不事,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巴金《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 bù shì shì ]不妥;不合适。《儒林外史》第六回:“众人见不是事,也把 严贡生 扯了回去。”《红楼梦》第九十回:“不但这个,就像前年那些人喝酒耍钱,都不是事。”菡子《妈妈的故事》:“你不小了,尽瞒着你不是事,你妈妈不在了。”
[ bàn shì ]做事:~认真。我们是给群众~的。今天办了不少事。
[ bàn shì dà chén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 bàn shì yuán ]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职别,在科员之下。
[ héng shì ]1.通常的事。《穀梁传·庄公二十四年》:“夏,公如 齐 逆女。亲迎,恆事也。”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此则 春秋 之世,有识之士莫不微婉其辞,隐晦其説。斯盖当时之恆事,习俗所常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凡为具十八种,亦无及士人者,不知何年,始加之縉绅,后遂为恆事,士气消折尽矣。”2.日常用品。《梁书·明山宾传》:“昭明太子 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 虽出抚大藩,拥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恆事屡空。闻构宇未成,今送薄助。’”
[ ér tóng fú lì shì yè ]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而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如:建立儿童公园、儿童娱乐中心、儿童剧场、儿童医院及保健中心、儿童图书馆以及儿童福利院等。
[ jiāo shì ]谓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有关事宜。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世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宋 岳珂《桯史·成都贡院》:“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匵护畀付,惟谨。”
[ jiǎng shì ]1.谋议军政大事。《左传·隐公五年》:“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孔颖达 疏:“故讲习大事以準度轨法。”汉 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与之讲事,以观其智。”唐 刘肃《大唐新语·规谏》:“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2.讲经之事。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四·宝彖》:“由是讲事无废,毗讚玄理,声辩雄亮,言会时机。”明 李东阳《<会试录>序》:“以考试官请上命,少卿臣 李东阳、少詹事臣 陆简,輟讲事以往。”
[ jiǎ mén jiǎ shì ]做得像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