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ò zhé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表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者表示话题突然转变。声音延长时,拟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 míng hào hòu ]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年﹞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裴松之 注:“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 pào bìng hào ](~儿)指借故称病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 píng hào ]即蓱号。指雨师。又称“号屏”。
[ shān xī piào hào ]晚 清 至解放前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总号设于 北京,分号遍于各省市,所发庄票随处皆可汇付。因其执事者 山西 人居多,故称“山西票号”,也称山西票庄。
[ shì hào ]犹称号。指远古传说中的贤明帝王的称号。亦代指这些贤明帝王。
[ shī hào ]对道行出众的僧人所加的称号。
[ shì hào ]亦作“諡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史记·郑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为君,是为 子亹 也,无謚号。”《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号可知者十有四焉。”清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諡号千秋定,铭旌百禩彰。”《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死去的 司马光、吕公著 被夺去了谥号,活着的 吕大防、刘挚、范纯仁 和 苏轼 兄弟先后被贬谪。”
[ shuāng guà hào ]指要求回执的挂号信。
[ lián hào ]1.指考试前应试者买通编号的人,把自己和帮手的号码编在一起以便作弊。2.旧称联营的商店、商行。3.票证之类号码相联的,亦称“联号”。
[ qí hào ]旧时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 sān hào ]1.三次号哭。2.第三次鸣叫。
[ shāng hào ]受伤的人(多用于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