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ō náng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 tuō yǐng náng zhuī ]比喻才能出众者。
[ wǔ míng náng ]盛露水之囊。古俗称用以取露洗眼可明目,故名。
[ qīng náng ]1.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2.借指医术、医生。3.古代术数家盛书和卜具之囊。借指卜筮之术。4.古代盛官印的袋子。5.花名。古代外域异花名。6.花名。合欢的别称。
[ qīng náng shū ]1.《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於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2.指医书、医术。
[ qīng náng yìn ]指官印。古代以青囊盛印,故称。
[ ruǎn gǔ nāng nāng ]方言。绵软,不硬实。
[ ruǎn nāng nāng ]形容很软或松软。
[ shòu náng ]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
[ suàn náng ]即算袋。贮放物品的袋子。
[ tān náng ]1.储存贪污所得的私囊。2.指贪污所得的款项。
[ tuó náng ]盛粮食的口袋。语本《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郑玄 笺:“乃裹粮食於橐囊之中。”《胭脂血·赴援》:“橐囊先罄将何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但他觉得地方还不够,又才准备起粮食在橐囊里面,又准备起弓矢干戈斧钺,要到邻近去辟土开疆。”
[ xíng náng ]出门时所带的袋子或包儿。
[ yī jià fàn náng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