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ì dǒu wǔ fāng ]形容旗帜大,有四五斗方。
[ sì dú ]1.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2.星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
[ sì dǔ qiáng ]指用银皮包裹铅胎的假银锭。
[ sì duān ]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 sì è ]1.指虐、暴、贼、有司四种恶事。2.指四种厌恶的事。
[ sì fá ]1.用武器击刺四次。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
[ sì fān ]1.四方边境的藩国。2.四次。
[ sì fàn ]古代乐曲转调的名称。曲调中宫调犯四调者谓之四犯。
[ sì fàn ]1.古代天子每天的四餐。2.天子进食时奏乐的乐官名。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sì fàn tiān ]道教语。天界的一种。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亦称“四民之天”。
[ sì fāng ]1.东、南、西、北,泛指各处:~响应。奔走~。2.属性词。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木头匣子。四四方方的大脸。
[ sì fāng bā miàn ]到处;各个方面。
[ sì fāng bù ]悠闲的、大而慢的步子。
[ sì fāng zhì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晋 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明 何景明《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