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án fǔ kě zuò shā ]古代谚语。谓习惯劳作的人,乍处安闲则易致病。
[ tuán zuò ]围坐(人们促膝团坐,热烈讨论着)
[ xū zuò ]1.空的坐位。2.谓非进餐时的坐法。相对于“食坐”而言。3.无实证而定罪。
[ xíng zhù zuò wò ]指一举一动。
[ xíng zuò ]行走或坐定。谓一举一动。唐 杜甫《又示两儿》诗:“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宋 杜安世《鹤冲天》词:“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小娘子,这里不是安顿你去处,你须见他们行坐时只要坏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从这天起,他便如油锅上蚂蚁一般行坐不安。”
[ yán zuò ]1.请坐。《晏子春秋·谏下五》:“晏子 至,已復事,公延坐。”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盖众客旅进退,必特留问其家世,知非丞相昆弟,则不復延坐,遂趋而出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其族兄自 歙 往 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2.受牵连而获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中书右丞 乌古 逊良楨 论罢陷贼延坐之令。”
[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 yáo xí pò zuò ]指在饮宴中中途离席。同“摇席破座”。
[ tuō zuò ]寄坐。谓不称其位﹐坐不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