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夷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í dàn ]谓性情平和淡泊。
[ yí dàn ]平易恬静。
[ yí dàng ]平定。
[ yí dào ]1.平易之道。《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马叙伦 校诂引 易顺鼎 曰:“夷,平也。昭二十八年《左传》‘刑之颇纇’,服 注:‘纇,不平也。’纇与夷正相反,故曰夷道若纇。”2.平坦的道路。《淮南子·原道训》:“驰骋夷道。”
[ yí dé ]1.谓夷人之性。《左传·定公四年》:“夷德无厌,若邻於君,疆埸之患也。”《左传·哀公十三年》:“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2.常德。《逸周书·武穆》:“揆民之任,夷德之用。”孔晁 注:“夷,常。”
[ yí děng ]同列,同辈。《魏书·恩倖传·侯刚》:“往以微勤,赏同利建,宠灵之极,超絶夷等。”《北史·薛辩传》:“侯深、樊子鵠、贾智、斛斯椿、大野胡也杖、吒吕延庆 之徒,於 尒朱 之世,皆其夷等。”宋 文莹《玉壶诗话》:“苏内翰 易简,在禁林八年,宠待之深,夐出夷等。”
[ yí dí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 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唐 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唐 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 yí dūn ]犹夷踞。汉 王褒《僮约》:“入市不得夷蹲旁卧,恶言丑詈。”
[ yí fēn ]1.谓平定叛乱。《陈书·高祖纪上》:“震 部夷氛,稽山 罢祲……歼厥凶徒,罄无遗种。”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清 陆嵩《赠龚蓝生大令》诗:“昨年 京口 腾夷氛,兵刃未接军先奔。”
[ yí fú ]杀戮,屠杀。
[ yí fú ]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 yí fù ]灭亡。
[ yí gē ]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 yí gēng ]1.平坦大道。《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杜预 注:“夷庚,吴 晋 往来之要道。”孔颖达 疏:“夷,平也。《诗序》云:‘《由庚》,万物得由其道。’是以庚为道也……知谓塞 吴 晋 往来之要道也。”晋 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2.平坦貌。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文》:“鄂坂 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宋 文天祥《题颜景彝八窗玲珑》诗之二:“泰宇有天光,八荒尽夷庚。”3.比喻王政。《文选·束晳<补亡诗>》:“荡荡夷庚,物则由之。”李善 注:“喻王者之德,羣生仰之以安也。”
[ yí gòu ]谓性情平和厚重。
[ yí gù ]倨傲,傲慢。
[ yí guān ]闭关,封锁关口。
[ yí guǎn ]清 代称外国人在 中国 的馆舍。清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甲寅由 上海,洋人不肯送予进 南京,其 上海 城内红兵不信予为 天王 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歷数。”
[ yí guāng ]又称 西施。
[ yí guǐ ]古代 东夷 所祭奉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