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o gōng ]1.长度单位。与大弓之比为四比五。2.指弓形的小型弹棉花工具。3.射箭所用之弓的较小或较软者。
[ xiān gōng ]比喻旧时女子缠过的小脚。
[ táng gōng ]周 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 wān gōng ]1.挽弓;拉弓。2.谓原相友善者反目成仇。3.弯曲成弓形。
[ wān gōng yǐn yǔ ]形容勇猛善射。
[ wǎng shǐ ruò gōng ]指低劣的弓矢。
[ tiān gōng ]1.星名。又称弧矢。2.虹的别称。以其弯曲如弓,故名。
[ xí yě chéng gōng ]谓继承父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枕經籍史,銷燈火於三餘;襲冶承弓,覬風雲於一旦。”
[ tāo gōng ]将弓放进盛弓袋。谓携带兵器。
[ wáng gōng ]古代六弓之一,为最强劲的弓。
[ xiā gōng zi ]方言。即虾。柳杞《好年胜景》:“乱子 又提议说:‘哥呵,明天试一试吧,用“鱼藤粉”去试一试,来客啦,要是捉不住鱼,弄点虾弓子也好。’”
[ xié gōng wà qiǎn ]指旧时妇女小脚。同“鞋弓袜小”。
[ xié gōng wà xiǎo ]指旧时妇女小脚。
[ yí gōng ]1.《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黄帝骑龙升天时,“堕黄帝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3.《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 yí gōng jiàn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阳周县 故城南 桥山 …… 王莽 更名 上陵畤,山上有 黄帝 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后以“遗弓剑”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唐 杜牧《河湟》诗:“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冯集梧 注:“《唐会要》:宪宗 元和 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年四十三。《水经注·河水篇》:阳周县 桥山 上有 黄帝 冢,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亦作“遗弓劒”。宋 王珪《奏告福宁殿景陵宫永昭陵表》:“恭惟皇帝,功烈被世,威灵在天,遗弓劒于 桥山,陈衣冠于 汉 庙。”参见“遗弓”。
[ yáng yè gōng ]可百步穿杨的弓。形容好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