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ǒng yé ]1.明清时对总兵的尊称。2.旧时对武职人员的尊称。
[ zǒng zé ]列在法律、条例、规章开头的概括性的条文。
[ zǒng zhāng ]1.古代天子明堂之西向室。取西方总成万物而章明之之意。《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郑玄 注:“总章左个,大寝西堂南偏。”《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高诱 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左个,南头室也。”宋 范仲淹《明堂赋》:“堂并包於五室,室辨正於五方,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一说为明堂之别称。《尸子·君治》:“夫 黄帝 曰合宫,有虞氏 曰总章,殷 人曰阳馆,周 人曰明堂,皆所以名休其善也。”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六代之舞,陈於总章,九州之歌,登於司乐。”唐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清 钱谦益《竹溪草堂歌》:“九琮五玉森珪璋,佇候上帝开总章。”2.乐官名。《后汉书·献帝纪》:“八年冬,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於北郊,总章始復备八佾舞。”李贤 注:“总章,乐官名。”北周 庾信《华林园马射赋》:“总章协律,成均树羽。”3.古宫观名。三国 魏明帝 青龙 三年建造。《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是时(青龙 三年),大治 洛阳宫,起 昭阳、太极殿,筑 总章观。”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是年起 太极 诸殿,筑 总章观,高十餘丈,建翔凤於其上。”
[ zǒng zhàng ]簿记中主要帐簿之一。汇总记录各会计科目的合计金额,资产负债表即根据总帐所记帐目编制。
[ zǒng zhèng ]1.犹言行政长官。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简称。
[ 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政治、文化、科学、艺术,~,一切上层建筑都是跟社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你爱唱歌,我爱下棋,他爱打乒乓球,~,都有个人的爱好。
[ zǒng zhǐ huī ]1.例如在前线作战的全部武装力量的指挥官或者若干个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指挥官。2.生产或工程建设等中负责全面的指挥的人。
[ zǒng zhì ]亦作“緫至”。骤然而至。总,通“怱”。
[ zǒng zhì ]1.总聚其制度。《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张铣 注:“总,聚;衷,思也。言诸道术,莫不聚其制度,运於清思,递互为用於心中也。”2.官名,即总督。明武宗 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 嘉靖 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3.任总督官职。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廵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国藩 奉命总制 两江。”4.犹统率。《水浒传》第五七回:“中军 宋江、吴用、公孙胜、戴宗、吕方、郭盛 总制军马,指挥号令。”
[ zǒng zhì qián ]宋 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 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 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 zǒng zhì sī ]南宋 时官署名,管理财赋。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官制二·经制使》:“绍兴 中,又有总制司,以执政官领其事。先是经制司既废,诸路贡赋,或不时至,五年闰二月 孟富文 以参知政事提领措置财用,富文 请以总制司为名,许之。”
[ zǒng zǒng ]1.众多貌。2.聚合貌。3.杂乱貌。
[ zǒng zǒng lín lín ]形容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