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校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iào shì ]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
[ xiào shì ]校勘注释。
[ xiào shǒu ]即校刀手。京剧《连环套》:“此马的主人,日间有三百名家丁,夜晚有五百名校手,不分昼夜,轮流看守此马。”参见“校刀手”。
[ jiào shū ]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建初 中,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宋 无名氏《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 有校书郎中,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3.唐 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校书”。清 富察登崇《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巴金《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薛涛》。
[ jiào shū bù ]古代指国家校理藏书之所。
[ jiào shū jiān ]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 jiào shū láng ]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 以后历代因之。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显宗 时,徵诣 兰臺,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唐 元稹《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 xiào shù ]数计。
[ xiào tǐ ]犹装扮自己。
[ xiào wài fǔ dǎo yuán ]学校在校外聘请的辅导员。如:退休老红军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 xiào wèi ]卫士。
[ xiào wèi chú ]《晋书·阮籍传》:“籍 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厨”代指美酒。
[ xiào wén ]校勘文章。
[ xiào wǔ ]考较武艺。
[ xiào wù ]1.学校教育事务。鲁迅《二心集·柔石小传》:“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他只希望早些把风潮解决,以便进一步来发展校务。”2.泛指学校事务。如:校务委员会。
[ xiào xí ]考校练习;考查学习。《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於是回驾而返,各归其国,校习兵马,督励士卒。”《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一年冬,以 洪武 永乐 间所赐乐器敝坏,奏求律管,更乞遣乐官赴京校习,许之。”
[ xiào xì ]拘捕。
[ xiào xiū ]1.见“校脩”。2.校订修正。
[ xiào xù ]古代称学校。
[ xiào xù ]校理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