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o liào ]用兽毛纤维或人造毛等纺织成的料子。
[ máo lù ]方言。小路。《人民日报》1955年11月12日:“先由一二人用绳拴着腰,吊在空中先开辟毛路,再进行打炮眼开炮。”《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3期:“眼看太阳西沉,林中阵阵黑下来,他忙从 葫芦把 转出来,走了五里毛路,到了 沟帮子屯。”
[ máo luàn ]1.散乱不齐。2.形容心中烦躁。
[ máo máo jiàng ]专门缝制皮毛衣物的匠人。《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唤了一个毛毛匠,做了两顶极冠冕的帽套。”《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 童七 ﹞这年娶了亲,是毛毛匠 骆佳才 的女儿。”
[ máo máo máo ]犹言丑丑丑。元曲中用于羞辱和嘲弄对方的语气。
[ máo mao yǔ ]1.指形成雨的水滴极细小(直径小于0.5毫米)、下降时随气流在空中飘动、不能形成雨丝的雨。通常指很小的雨。2.事前有意放出风声、信息让人有所准备叫做下毛毛雨。
[ pǎo hóng máo ]旧指为躲避西方侵略军的杀戮而逃往别处。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嗨,这灭人的年辰,我记得小时候‘跑红毛’也没有这回的惨。”
[ pí máo ]1.带毛的兽皮的总称:貂皮、狐皮都是很贵重的~。2.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只伤了点~,没动根本。3.比喻表面的知识:略知~。
[ pí qù máo ān fù ]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shùn máo ér pū sā ]顺着毛的长势抚摩。比喻顺着别人的脾气说话、办事。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顺毛儿扑撒上翠鸞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煖香融。”元 乔吉《水仙子·嘲楚仪》曲:“顺手儿扑撒翠鸞雏,暖水儿温存比目鱼。”元 于伯渊《点绛唇》套曲:“怎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五百年姻眷交通,顺毛儿扑撒上丹山凤。”
[ shùn máo mō lǘ ]方言。比喻迎合他人脾性。
[ líng máo ]1.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羽毛。2.指以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