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í zhǎng ]即抹子。泥水匠抹墙用的工具。
[ ní zhì ]1.淤积的污泥。2.滞留,停留。3.拘泥,不知变通。4.犹阻滞。不畅通。
[ ní zhōng yǐn cì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 ní zhōng zhī duì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
[ ní zhū jiè gǒu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 ní zhū lài gǒu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同“泥猪疥狗”。
[ ní zhū wǎ gǒu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同“泥猪疥狗”。
[ nì zi ]油漆木器或铁器时为了使表面平整而涂抹的泥状物,通常用桐油、石膏、松香等制成。也作腻子。
[ ní zǐ ]1.泥渣。2.犹污浊。比喻耻辱。3.指视为污浊;贱视。4.比喻卑下的地位。5.比喻尘世。
[ ní ]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枣~。[ nì ]1.用灰、泥等涂塞:~墙。~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
[ pán ní ]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 周 室。语出 汉 扬雄《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李轨 注:“圣道未彰,羣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唐 黄滔《周以龙兴赋》:“岐梁 燿衔耀之所,汧 陇 湛蟠泥之域。”
[ píng ní ]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汉书·黄霸传》:“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驂乘,然终不敢杀牧。”胡三省 注:“屏泥,緹油饰之,在軾前。”牧,指 荆州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