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ōng zú lǐ yóu lǜ ]有些逻辑学家认为它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在推理和论证中,结论的前提和论题的论据都必须有充足理由。一般认为,充足理由律不是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律,而是关于存在和事实的规律。故许多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著作,都不讨论这个问题。
[ fǔ lǐ ]1.治理。清 薛福成《陈收回车里孟连两土司全权片》:“滇 属东南羈縻之境,以 车里、孟连 两土司为最大,近年新设镇边直隶厅,抚理 孟连 北境。”2.抚摸整理。何其芳《画梦录·雨前》:“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
[ gōng dào hé lǐ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 hé lǐ ]1.中和之道。2.谓处事和洽而得当。
[ bù wán quán guī nà tuī lǐ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 bàn lǐ ]处理(事务);承办:这些事情你可以斟酌~。本店~邮购业务。
[ ér tóng xīn lǐ xué ]研究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 jī lǐ ]1.皮肤的纹理。2.油画色彩的表面效果。
[ jī pī lǐ jiě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翔实。
[ jiǎng dào lǐ ]1.讲述理学。2.泛指说道理。3.摆理;替人评理。4.犹言通情达理。
[ jiǎng lǐ ]1.评是非曲直:咱们跟他~去。2.遵从道理:蛮不~。他是个~的人。
[ jiǎng lǐ xìn ]旧时民间调解纠纷之方式。纠纷双方各邀多人聚于茶馆、乡公所等公众场合,各诉理由,请地方有名望者当众评判是非。
[ jué lǐ ]1.弃绝事理。絶理造句弃绝事理。《管子·禁藏》:“骄傲侈泰,离度絶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史记·吕太后本纪》:“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 絶理兮託天报仇。”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长幼无礼,大小相虏,并为寇贼,横恣絶理。”《东观汉记·冯衍传》:“然而诸将掳掠,逆伦絶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
[ lǐ mìng ]1.谓敬事天命。《汉武帝内传》:“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晋 桓玄《与八座桓谦等论沙门应致敬事书》:“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於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2.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唐 时避 高宗 李治 之讳,改作“理命”。唐 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元宗简 ﹞语其子 途 云……‘我殁,其遗文得 乐天 为之序,无恨矣。’既而 途 奉理命,号而告予。”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 晟 等﹞虔窆公主于 万年县 义丰 之 铜人原,从理命也。”
[ lǐ mò ]谓处理细枝末节的事务。汉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
[ lǐ nà ]办理缴纳。宋 范仲淹《奏为赦后乞除放祖宗朝欠债》:“其勾当人亡殁年深,只追贫弱子孙理纳,并不知祖父如何少欠,似此刻剥伤民,岂陛下爱育生灵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