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èi jiǎ zhí ruì ]见“被3堅執鋭”。
[ dǐng jiǎ ]1.指豪族大姓。唐 薛廷珪《授韦韬光禄卿等制》:“鼎甲华宗,松筠茂行。”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四姓唯 郑 氏不离 滎阳,有冈头 卢,泽底 李,士门 崔,家为鼎甲。”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听响卜》:“韦甄 及第年,事势固万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挠怀。”宋 苏轼《答李方叔书》之二:“秋试时,不审已从吉未?若可以下文字,须望鼎甲之捷也。”《儒林外史》第八回:“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博士犹今之鼎甲也。”
[ gōng jiǎ ]复姓。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甲叔子。见《左传·哀公八年》。
[ huā jiǎ ]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有六个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一循环,称周甲,又称花甲。古以此法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后用“花甲”指六十岁:年逾~。
[ jiě jiǎ dǎo gē ]指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 jiě jiǎ tóu gē ]脱掉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 jiě jiǎ xiū bīng ]指不再战斗。同“解甲休士”。
[ jiě jiǎ xiū shì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 bí jiǎ ]把鼻腔分成窄缝的骨组织,左右鼻腔内各有三个,能使吸入的气流变得缓慢。
[ huàn jiǎ ]穿上甲冑,贯甲。《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宋书·建平王宏传》:“至於边城举燧,羽驛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閫外,譬缘木求鱼,不可得矣。”清 姚鼐《出塞》诗:“连营鼓角夜星环,擐甲弓刀晓露閒。”
[ héng jiǎ diāo jūn ]蛮横刁悍的军兵。
[ juàn jiǎ shù bīng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juǎn jiǎ tāo gē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