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 ké ]1.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2.喻指表面的东西。
[ pí kù ]医院中保存皮肤组织供移植用的设备。
[ pí lài ]犹赖皮。《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看你纔不过作了一年的新娘子,怎么就学得这样皮赖歪派!”
[ pí lǐ chōu ròu ]形容身体变瘦。
[ pí lǐ chūn qiū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pí lǐ jìn shū ]谓胸中熟悉 晋 代故事。
[ pí lǐ yáng qiū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
[ pí lì ]古代革制的笠形帽。《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太祖皇帝 阳为督战,以剑斫其皮笠。明日,徧閲其皮笠,有剑跡者数十人,皆斩之。”
[ pí lián ]古代用水牛皮制成的防御武器,作战时用以遮蔽城墙上的崩缺处。
[ pí lù ]唐 代诗人 皮日休、陆龟蒙 的并称。二人友情深笃,诗风相近,互相唱和的诗篇很多。
[ pí máo ]1.带毛的兽皮的总称:貂皮、狐皮都是很贵重的~。2.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只伤了点~,没动根本。3.比喻表面的知识:略知~。
[ pí mián ]棉花轧去种子后还没有进一步加工的纤维。
[ pí náng ]皮制的口袋,常比喻人的躯体(含贬义):臭~。空有~。
[ pí pò ròu làn ]形容伤势很重。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