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ù xiāng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lún xiāng ]1.佛教语。佛三十二相之一,谓佛足掌有千辐轮形印纹。2.塔顶上的轮盖。通常有九层,故也称九轮。经律中又有相轮、金刹、金幢、露盘等名。
[ miàn xiàng ]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
[ mù mù xiāng qù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 mǎ xiàng rú ]汉 司马相如 的简称。
[ pí xiàng ]指只从表面看到的;不深入:~之谈。
[ pín xiàng ]贫气不大方的样子;穷酸的样子。
[ nòng bái xiàng ]方言。戏弄,开玩笑。
[ qiáo xiāng shí ]不诚实的怪伙伴。
[ quǎn yá xiāng cuò ]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 sān shí èr xiāng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 ruì xiāng ]1.吉祥的征兆。2.佛教语。谓象征吉瑞之兆的相貌。3.同“瑞像”。
[ shǐ xiāng ]唐 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
[ shí èr xiāng zhǔ ]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以为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等,称为“十二相属”,又称“十二生肖”。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清 赵翼《陔馀丛考·十二相属起于后汉》:“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至 汉 时 呼韩邪 疑塞入居 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 中国 耳……则十二相属起于 后汉 无疑也。”参阅《论衡·物势》、汉 蔡邕《月令问答》。
[ shí kǒu xiāng chuán ]许多人辗转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