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kǒu bái shé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 qīng kǒu bó shé ]形容说话刻薄。也说轻嘴薄舌。
[ qīng kǒu qīng shé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 shé bì chún jiāo ]说话说得舌破唇干。形容费尽唇舌。敝:破。焦:干。
[ shé bì chún kū ]见“舌敝唇焦”。
[ shé bì ]亦作“舌敝”。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
[ shé biàn ]1.亦作“舌辩”。唐 宋 时称说书者为舌辨。宋 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説话者谓之舌辨。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2.口才敏捷。《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 知 修 是个舌辨之士,有心难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金丹说客》:“金丹 者,吾邑诸生也。素以舌辨见称,微有拳勇。”《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九回:“况且 伊紫旒 这个人能言舌辩。在 上海 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没有不认得的。”
[ shé duān yuè dàn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 shé huáng ]巧舌。语出《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许地山《空山灵雨·春底林野》:“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见〖唇枪舌剑〗。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1.见"舌剑唇枪"。
[ shé jiǎo ]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梁启超《新历史·论纪年》:“昔 上海 强学会之初开也,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当时会中一二俗士闻之,舌撟汗下色变。”
[ shé rén ]古代的翻译官。《国语·周语中》:“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韦昭 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地理》:“译语人曰象胥,又曰舌人。”清 赵翼《同北野潄田观西洋乐器》诗:“年深习汉语,无烦舌人译。”
[ shé shāng ]公众舆论对人精神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