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节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gǔ tou jiér ]骨节。
[ gǎi jié ]1.改变节操。《孔子家语·在厄》:“﹝ 子贡 ﹞入问 孔子 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涣(王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轻剽少年。晚改节博学,通於法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幸得 娟娟 小姐是个贞烈之女,截髮自誓,不肯改节。白长吉 强他不过,只得原嫁与 遐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或以告 崔。崔 讶其改节,而亦未之奇也。”2.更换季节。汉 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艺文类聚》卷三四引 三国 魏 曹丕《寡妇赋》:“去秋兮就冬,改节兮时寒。”
[ hé jié ]1.协调;合适。2.犹调节。3.温和的节令。
[ fán wén rù jié ]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 ér tóng jié ]六一国际儿童节 的简称。
[ huā zhāo jié ]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节,是百花生日。
[ guǐ jié ]旧俗在清明和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扫墓祭祖,故称此三日为鬼节。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七月望,俗谓之鬼节。”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三:“按照迷信说法,一年二十四节中,清明节是鬼节。”
[ jǐ jié ]戟仗和符节。
[ huī jié ]1.指挥旗和符节。2.借指将帅、节度使。
[ jiǎ jié ]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2.汉 末与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 入 长安,欲结 术 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 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 初,又加龙驤将军、假节、防 洛州 别将,寻除 上洛郡 守。”至 隋 唐 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四:“及假节 邕交,道经 湘口,零陵 郑太守史 与 京 同年,远以酒乐相迓。”3.借用符节。《战国策·燕策二》:“故假节於 魏王,而以身得察於 燕。”鲍彪 注:“时诸侯不通,出关则以节假之。”参见“符节”。4.虚伪的节操。《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
[ jié jiǎn ]节俭简朴。王浩沅《清宫十三朝》第六十回:“道光皇帝 觉得年纪大了,人生要及时行乐,便不似从前的节简。”
[ jié jiāng ]1.持节的大将。泛指总军戎者。2.犹节帅。
[ jié jiàng ]递减。
[ jié jiǎo ]指文字因笔画方正所显露的棱角和屈折处。
[ jié jié ]逐段;逐次:~胜利。
[ jié jié cùn cùn ]形容相隔极短,紧相连接。清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香市》:“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
[ jié jié gāo ]1.旧时 杭州 风俗,年初一把芝麻梗插在屋檐头,取“芝蔴开花节节高”之义以求日日进步,称为“节节高”。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插芝麻梗於簷头,谓之节节高。”2.曲牌名。取自南曲《柳摇金》的后四句。以唢呐或笛演奏。在京剧等戏曲中多用以伴奏礼仪动作,或只用前半段,作为剧中演奏乐器时的“效果”。
[ jié jié pái pái ]毗连成列貌。
[ jié jié zú zú ]象声词。鸟雀鸣声。
[ jié jiě ]1.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2.草木枝叶残谢脱落。3.谓乐曲节奏分明。4.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