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kè ]清 代书院学生,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称期考,即官课;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称月考,即师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每月师课时,也勉强取了两回在十名之内。”
[ liǔ kè ]元 代向御河边种柳者征收的苛税。《元史·王思诚传》:“南皮 民父祖,尝濒御河种柳,输课於官,名曰‘柳课’。后河决,柳俱没,官犹徵之,凡十餘年,其子孙益贫,不能偿。思诚 连请於朝除之。”
[ mǐ kè ]以米谷缴纳的赋税。《宋书·良吏传·徐豁》:“郡大田,武吏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课米三十斛,一户内随丁多少,悉皆输米……今若减其米课,虽有交损,考之将来,理有深益。”
[ shàng kè ]教师讲课或学生听课:学校里八点开始~。
[ què kè ]国家专利税。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建酒楼》:“洪武 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与民偕乐,命工部建十酒楼於 江东门 外……而五楼则专以处侑酒歌妓者,盖倣 宋 世故事,但不设官醖,以收榷课。”
[ xià kè ]1.上课时间结束:下了课我们去打球吧。2.指辞职或被撤换:几个队的主教练先后~。
[ qū kè ]酒税。《金史·食货志四》:“二十七年,议以天下院务,依 中都 例,改收麴课,而听民酤。”
[ qiū kè ]1.犹夏课。科举时代,士人习举业的课卷。2.秋季的赋税。
[ shuì kè ]1.旧时税收机关中分设的部门。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今 崇文门 税课属之户部郎,尚或厉民。”2.赋税。《明史·周王橚传》:“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清 林则徐《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游弋各洋,冀得走漏税课,售卖禁物。”清 向荣《金陵攻城及拨兵前往上海片》:“不独税课不能徵收,即各属钱粮率多观望。”
[ shòu kè ]教课:他在学校每周~六小时。
[ tōng kè sī ]明 代府县一级的税收机构。
[ wǎn kè ]指僧尼每天傍晚时分的念佛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