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ǔ diān ]谓酒后态度狂放。亦指酒后态度狂放的人。
[ jiǔ diàn ]1.酒馆。2.较大而设备较好的旅馆(多作名称用)。
[ jiǔ dǒng ]1.酒具的总称。2.指精于鉴别酒味的人。
[ jiǔ duān ]从坛子里打酒出来的用具,圆筒上常有长柄。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一场:“天不怕 挎篮欲下。
[ jiǔ fǎ ]1.酿酒的方法。唐 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酒法众传 吴 米好,舞衣偏尚 越 罗轻。”宋 杨万里《新酒歌》:“度撰酒法不是儂,此法来自太虚中。”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内中酒,盖用 蒲中 酒法也。太祖 微时喜饮之;即位后,令 蒲中 进其方,至今用而不改。”2.关于酒的法令。《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孝武 末年,作酒法,鞭罚过度,校猎 江 右,选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从至 南州,得鞭者过半。”前蜀 韦庄《官庄》诗序:“江 南富民悉以犯酒没家产,因以此诗讽之。浙 帅遂改酒法,不入财产。”
[ jiǔ fāng ]1.古代官方设置的酿酒作坊。《隋书·食货志》:“﹝ 开皇 三年﹞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2.酒肆;酒店。唐 姚合《听僧云端讲经》诗:“远近持斋来諦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元 张昱《塞上谣》:“玉貌当鑪坐酒坊,黄金饮器索人尝。”艾青《透明的夜》诗:“村,沉睡的街,沉睡的广场,冲进了醒的酒坊。”
[ jiǔ fāng shǐ ]唐 宋 时酒官名。
[ jiǔ fēng ]1.病名。2.亦作“酒疯”。谓醉后发狂。
[ jiǔ fēng zi ]指醉酒后神智不清发狂的人。
[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 kāi jiǔ ]1.打开酒瓮。2.解除酒戒,开始饮酒。
[ lǐ jiǔ ]甜酒。《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唐 元稹《祭淮渎文》:“维 元和 九年岁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谨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祷于 淮瀆 长源公 之灵。”《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晋文公 闻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 王城,朝见 襄王 奏捷。襄王 设醴酒以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