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o qián ]古钱币名。汉灵帝 时所铸的四出文钱。《说郛》卷八四引《钱谱·古文钱》:“《汉书》云:灵帝 中平 三年,帝铸四出文钱,流布四海。《钱谱》曰:五銖钱有四出道于造缘,俗谓之角钱。”朱剑心《金石学》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东汉 光武 中兴,复五铢钱。灵帝 作角钱,背文四出,俗称为四道五铢,有铜铁二等。”参见“四出文钱”。
[ kuān shèng qián ]宋 代行免役法时于所收免役钱、助役钱外增收的钱。又称免役宽剩钱。
[ lìn qián ]租金。宋 苏轼《缴进应诏所论四事状》:“乞将 临安县 祖先置到产业,每年收掠赁钱一千三百五十四贯,修葺诸处坟庙。”《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所费赁钱足当买价。”
[ lìn tǔ qián ]旧指在私人势力范围内逗留居住而缴纳的费用。《杨家将》第二回:“三人正饮之间,忽报 罗清 同五六百人来山下讨半年赁土钱。”
[ liù sè qián ]宋 王安石 熙宁 变法,其免役法规定,当役户、坊郭户、官户、女户、单丁、寺观等六种户可出钱免役,由州县雇役。六种户所缴之钱,称“六色钱”。亦称“六色役钱”。
[ liù sè yì qián ]见“六色钱”。
[ lǜ qián ]1.青苔的别称。2.指榆荚。榆荚形似钱串,故名。
[ pǔ ěr qián ]清 代 新疆、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 mín qián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唐 白居易《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清 厉鹗《东城杂记·红亭醋库》:“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
[ pí qián ]明 代所铸的一种薄而小的铜钱。
[ nòng bái mǎ yì qián ]古代舞蹈名。
[ qín kǒu qián ]旧时放在死者口中的铜钱。
[ qīng tóng qián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 qū qián ]酒税。酒户缴纳的税款。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自今年七月后,於夏秋田苗上,每亩纳麴钱伍文足陌,一任造麴酒货卖,则是再增酒麴钱也。”《宋史·食货志下七》:“雍熙 初,以民多私酿,遂蠲其禁,其榷酤岁课如麴钱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