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o yīn ]嘈杂的声音。宋 叶适《端午行》:“夜逻无骚音,絳纱蒙首去。”茅盾《香市》:“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 shè yīn ]音韵学名词。以一字音为代表,把收音相同的字与此字归为一类,称摄音或摄。分摄之法,肇端于 宋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所分之二十图及 宋 郑樵《通志·七音略》、《韵镜》之四十三图,但无摄音之名,每类亦无标目之字。
[ shí yīn qì ]电唱机中把唱针的振动变成电能的装置。连在放大器上由扬声器发出声音。也叫电唱头。
[ shěn yīn ]1.辨别音调。2.通晓诗的音韵。3.审定字的读音。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 shū yīn ]1.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2.不同的方音。
[ líng yīn ]1.仙乐。《汉武帝内传》:“於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云笈七籤》卷十六:“灵音振空洞,九玄离幽裔。”2.犹梵音。颂经声。唐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涅槃甘露,承眷而宵流;船若灵音,杂祥以昼引。”清 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山谷》诗之三:“当年振灵音,峯首皆前掷。”3.指道教经籍。《云笈七籤》卷九:“中有七万言,灵音道妙,微旨难详。”《云笈七籤》卷十六:“寳书妙重九天,灵音施於上圣,非鬼神所闻。”4.灵物的声音。《云笈七籤》卷八四:“夫虎狼恶兽,闻麟唱而窜穴;百鸟羣游,听凤鸣而絶响……所贵在於灵音神气,道妙发焕。”5.美妙的诗歌。唐 陆龟蒙《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絶羣。”
[ lìng yīn ]1.和善的语音。2.善言,美好的言辞。
[ lù sǐ bù zé yīn ]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qī yīn ]1.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陆德明 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通志·总序》:“天籟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明 宋濂《<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参阅《通志·七音略》。
[ niǎo yīn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赵岐 注:“鴃,博劳鸟也。”后以“鸟音”比喻难懂的语言。古多指四夷外国之语。
[ nà yīn ]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相合为六十音,与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为宫,称为纳音。参阅 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清 钱大昕《纳音说》。
[ pèi yīn ]电影制作中配录声音的方法。将摄制成的画面,放映在银幕上,按照口型、动作和情节需要,配录对白、音响效果和音乐,使影片具备所需要的各种声音。
[ qiān shǒu qiān yǎn guān yīn ]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qiáng yīn ][指两个同部位辅音之一] 发音时紧张状态较大送气较强的强而有震撼力的声音。
[ qiào shé yīn ]又名“捲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zh、ch、sh、r。
[ qiè yīn ]用两字拼成另一个字的音。见〖反切〗。
[ qīng lín yīn yuè ]蝉声的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