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juě ]指外界风、寒、湿气侵入体内,逆行于上所致的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 病,召臣 意 诊其脉,曰:‘风蹶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
[ fēng jùn ]风流俊俏。《白雪遗音·南词·闹腮胡》:“别人儿夫多风俊,奴的儿夫闹腮鬍。”
[ fēng kē ]指马勒上随风摆动的玉制装饰品。
[ fēng kǒu ]山口、街口、巷口等有风的地方:身上出汗不要站在~上。
[ gāo jié qīng fēng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dài wáng fēng ]战国 宋玉《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 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本为讽谕,后转为对帝王的谀辞。犹言帝王的雄风。
[ fàng dàn fēng liú ]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礼法束缚。
[ chāng hé fēng ]1.西风。2.秋分的风。
[ chì fēng ]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闇。至十三年,苻坚 灭之。”唐 王昌龄《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2.南风。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胜復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 gǔ fēng ]1.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犹存。2.古体诗。
[ bō cǎo zhān fēng ]比喻善于观察事物。
[ diàn yāo fēng jiǎo ]谓骏马之腰奔走时摆动如闪电,四蹄如御风。唐 罗隐《八骏图》诗:“穆满 当年物外尘,电腰风脚一何轻。如今纵有驊騮在,不得长鞭不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