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án shēng ]1.鸾铃鸣声。2.指笙箫声。
[ luán shēng ]笙的美称。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瑶池 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彻。” 明 宋讷 《王子秋过故宫》诗:“兴隆有管鸞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沉。”
[ luán shǒu xiào wèi ]五代 时称 吴越国 专画相貌的画工。
[ luán sǔn bù jiē yì ]比喻贤愚善恶不相共处。
[ luán tái ]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唐 王勃《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2.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宋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清 朱彝尊《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宋 张先《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明 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 luán tíng hú zhì ]用以比喻子孙贤俊。同“鸾鹄停峙”。
[ luán wěi ]鸾鸟之尾。借指锦鞋。唐 温庭筠《锦鞵赋》:“碧繶緗絇,鸞尾凤头。鞻称‘雅舞’,履号‘远游’。”元 欧阳玄《和李溉之舞姬脱鞋吟》:“宫袍绣蹙金花綺,红綃翠衬双鸞尾。”清 王士禛《忆石帆亭寄儿辈》诗之三:“仙人鸞尾何年堕,池北池南共岁寒。”
[ luán wén ]鸾鸟华美的纹彩。比喻文章纤丽。
[ qí luán cān fèng ]犹言大驾光临。
[ luán xián ]琴弦的美称。因琴声如鸾鸣,故称。
[ luán xiǎn ]鸾车上的帷幔。借指鸾车。
[ luán xiáng fèng jí ]群鸟停歇在树上。比喻人才会聚。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