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ǔ xíng ]1.击鼓行军。2.引申为大张声势地前去。3.盛行;风行。
[ gǔ yán ]两个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 炎帝 之孙 伯陵 的儿子。
[ gǔ yán ]擂出急促的鼓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鼓严鑮,纵獠者。”李周翰 注:“鼓,击也。严,严鼓也。”《宋书·王镇恶传》:“望见 江津 船舰已被烧,烟焰张天,而鼓严之声甚盛。”《清史稿·礼志七》:“雍正 二年,遣侍卫四人监察朝班,定视朝日,天未明,鸿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门依班坐。鼓严,起立听赞,自仗南引进,整齐班列,行礼如仪。”
[ gǔ yǎn nǔ jīng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 gǔ yīn ]1.战鼓的声音。《左传·成公二年》:“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汉书·陈汤传》:“延寿、汤 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2.谓弹琴。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传》:“春申君 曰:‘何能?’对曰:‘能鼓音,读书通一经。’”
[ gǔ yǒng ]1.鼓足勇气。唐 张碧《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2.使鼓起勇气。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 bā jiǎo gǔ ]击奏膜鸣乐器。鼓身木制,八角形,鼓框内嵌铜片或铜线,并附有长穗。左手执鼓,由右手指弹击鼓面、搓鼓面、摇鼓身等演奏。是京津一带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