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í jiǔ ]亦作“遟久”。犹长久。《礼记·乐记》:“若此,则 周 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遟久,不亦宜乎!”孔颖达 疏:“周 之礼乐功大,故作此大武之乐,遅停而久。”唐 陆龟蒙《入林屋洞》诗:“真君不可见,焚盥空迟久。”宋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 chí rì kuàng jiǔ ]犹言旷日持久。
[ fēn jiǔ bì hé , hé jiǔ bì fēn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 dì jiǔ tiān cháng ]时间长,日子久。
[ cháng jiǔ ]长久。《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朱子语类》卷六九:“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乾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们舅太太合亲家太太更可以合你常久同居。”
[ bù jiǔ ]指距离某个时期或某件事情时间不远:水库~就能完工。我们插完秧~,就下了一场雨。
[ jiǔ ān cháng zhì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jiǔ bié chóng féng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 jiǔ bìng chéng liáng yī ]谓人病久,熟悉病理药性,就能成为好医生。语本《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王逸 注:“言人九折臂,更歷方药,则成良医,乃自知其病。”李潮《春寒》:“久病成良医,我现在比心脏病专家还高明。”
[ jiǔ cháng ]1.长久;永远。2.犹延长。
[ jiǔ cì ]1.指年资长短。《史记·儒林列传》:“孝景 时﹝ 董仲舒 ﹞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2.久居鲁官次。《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李贤 注:“久次,谓久居官次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内阁中书外补》:“序班十人,久次当迁。”
[ jiǔ dào ]长期倡导。清 刘大櫆《<吴青然诗集>序》:“雍正 十一年,天子有意久道人文之化,肇开博学鸿词之科。”
[ jiǔ ér jiǔ zhī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机器要不好好养护,~就要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