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ù bàn ]做伴;搭伴:我想跟你~进城。
[ huǒ bàn ]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 bàn dà yè ]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二:“乡里人初死之夕,用乐人彻夜,名曰‘伴大夜’。案‘大夜’二字亦有出。庾子山《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即古诗所云长夜也。”清 翟灏《通俗编·仪节》引《咫闻录》:“杭 俗出殯前一夕,大家则唱戏宴客,谓之煖丧。吴 中小民家,亦用鼓乐竟夜,亲邻毕集,谓之伴大夜。”
[ bàn dāng ]旧指跟在富人身边、随时为其服务的仆役。
[ bàn fàn zhǐ huī shǐ ]五代 时为安置尚无军功者所设的职官名号。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五季 日寻干戈,其於军卒,尤先激厉,凡军头非有战功,皆号‘伴饭指挥使’。皇朝统一,边境无虞,‘伴饭’者众,乃詔以处有罪者。凡为此职,人皆望而知其犯罪也。 大中祥符 二年二月,詔改军头伴饭指挥使为散指挥使。”
[ bàn gē ]乡村中少年的泛称。多见于 元 杂剧。元 卢挚《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我是唤当村里后生咱!无路子,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齐的都来!”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在村。”
[ bàn gū ]1.宋 元 时,对农村年轻女子的泛称。元 朱凯《黄鹤楼》第二折:“伴姑儿,你等我一等波。”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我有箇男孩儿是伴哥,有箇女孩儿是伴姑儿。”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自家伴姑儿的便是,採桑回来,家里喫饭去。”2.旧时婚礼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越 中故事:娶新妇,必选处女迎之,号曰‘伴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