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 qiáo ]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括临时到国外工作、访问、学习和旅行的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已经参加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是外国公民,不是华侨。
[ qiáo hù ]指 东晋 南朝 时从北方流居 江 南的民户。
[ qiáo jì ]寄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今侨寄道旁,非无意也。彼 卢相 者,蠹贤怙势,恣行不法,终当南窜,幸未死间,或可见之耳。”
[ qiáo jì fǎ ]两 晋 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 王导 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 qiáo jiù ]东晋 南朝 时,北方徙居 江 南的侨人与当地人合称侨旧。
[ qiáo jū ]在外国居住,古代也指在外乡居住:~海外。
[ qiáo jūn ]南北朝 时以侨居 江 南的北方人编成的军队。
[ qiáo liú ]东晋 南北朝 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宋书·谢晦传》:“义熙 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 晦 分判 扬、豫 民户,以平允见称。”
[ qiáo lùn ]借论。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述 徐善述 传,侨论治道,如火烈烈。”
[ qiáo mín ]住在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居民。
[ qiáo mù ]客葬外地的坟墓。唐 韩愈《李君墓志铭》:“其年十月戊申,葬 河南 洛阳县,距其祖 澠池 令府君侨墓十里。”